新華社記者 車玉明 記憶體楊步月 何雨欣
 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,雄鷹搏擊藍天、凌風翱翔SD記憶卡;即使折斷翅膀,也在所不惜,堅守自己最初的方向。
  在這片號稱世界屋脊的土地上外接式硬碟,同樣有一群來自內地的人,20年間前赴後繼,不顧艱難困苦,同當地幹部群眾一道,為西藏的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而不懈奮鬥。他們,是世界屋脊上的雄鷹。
  六千援藏幹部
  前赴後繼入藏
  2014年7月,49歲的蔡家預防癌症華在西藏工作已進入第二個任期、第四個年頭了。
  來之前,他是廣東東莞一名優秀鎮長;在西藏,他先後擔任林芝地區林芝縣委書記、林芝地委副書記等職務。在沿海發達地區豐富的從政經驗,使得他即使在閉塞落後的西藏也能如魚得水隨身碟,幹得風生水起。當地群眾說,蔡書記是中央派來幫助我們乾實事的,我們信任他。
  像蔡家華一樣,過去20年間,4496名幹部和1466名專業技術人員響應黨中央、國務院的號召,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西藏。在這裡,他們忍受著高寒缺氧對生命的侵蝕,忍受著孤獨和對家人無盡的思念,默默地奉獻著青春甚至生命。孔繁森、張宇、陳剛毅、周廣智等是他們的傑出代表。他們中的12名勇士,永遠長眠在雪域高原。這是共和國曆史上一段感天動地的壯舉。這是民族大家庭中一曲和諧共進的樂章。
  治國必治邊、治邊先穩藏。開展對口援藏,是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西藏工作、著眼於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。
  17個省市、17家中央骨幹企業、66個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西藏全部74個縣以及直屬部門——20年間,援藏工作方針政策和體制機制日臻完善。公路、鐵路、橋梁,農居、醫院、學校……根據黨中央、國務院的決策部署,一筆筆資金投入到西藏,一個個項目建設在西藏,一批批人才奉獻在西藏。
  將對口援藏20年放在歷史的坐標中看,這20年恰恰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最快、城鄉面貌變化最大、與內地交往合作最為活躍的時期。這20年,也是民族團結最牢固的20年。在鄉村、寺廟,到處可見五星紅旗高高飄揚,群眾的安全感、幸福指數不斷提升……
  20年曆史充分證明,黨中央、國務院關於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,是我們黨西藏工作方略的豐富和發展,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,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、是各民族團結奮鬥、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。
  兄弟般的情意
  家庭般的關愛
  海拔4200多米的日喀則地區白朗縣,過去只能種蘿蔔、土豆,而現在則有西紅柿和草莓。52歲的農技員張際明是創造這個奇跡的人。
  2000年,應山東援藏隊領隊之邀,他作為蔬菜專家和老伴一起從老家濟南來到這裡,引種和推廣溫室大棚蔬菜。這一來,就是14年。他不是援藏幹部,但他卻是待得最久的“準援藏幹部”。他說,在這裡什麼都能忍受,29歲的兒子不管他叫爸,這是最難忍受的。
  14年中,白朗縣的溫室大棚從零發展到5367個,116個果蔬品種相繼引種成功。今天,白朗農牧民年人均收入每100元中有20元來自果蔬。“俺把全部手藝傳授給父老鄉親,回去才能無牽無掛。”張際明說。憨厚的老張胸中有著對藏族同胞兄弟般的情懷。
  2010年7月,國務院法制辦副巡視員劉波來到拉薩擔任自治區法制辦副主任,今年已進入第五個年頭。2013年底,在留任第七批後不久,她得知父親被診斷為癌症晚期的噩耗,這無異於晴空霹靂。白天,她微笑著出現在辦公室;夜裡,她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痛哭失聲。
  家人非常通情達理。每次通電話,父親都說自己狀態很好,不用擔心;母親叮囑她多吃點好的,註意休息……幾年心血,換來初步成果。她牽頭起草的法律法規文件,有的為西藏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,有的為基層民主建設提供了依據,也有的有助於保護藏民族歷史文化瑰寶……
  共同的家園
  共同的夢想
  在高原快走幾步,內地來的人會大口喘粗氣。細心的援藏幹部發現,當地人也一樣會喘。援藏幹部經常說,我們還可以定期輪換,而當地幹部是無法輪換的,他們的付出遠比我們大,是更值得尊敬的人。
  中國石油援藏幹部、那曲地區雙湖縣委副書記陳軒,和縣長羅布松拉既是工作搭檔,更是好兄弟。
  海拔5200米的雙湖,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建制縣,長冬無夏,少電缺水,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平原的三分之一,自然災害頻發。2012年5月,陳軒和羅布松拉來到措折羅瑪鎮一村調研。2013年4月,雙湖縣正式成立。陳軒和羅布松拉是見證者,也是雙湖發展藍圖的規劃者、建設者。
  新的歷史時期,黨中央明確要求,努力實現西藏持續穩定、長期穩定、全面穩定,到2020年西藏要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
  昔日沙礫遍地、風吹沙走,今日綠樹成行、一片生機——海拔4000米的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境內,雅魯藏布江北岸一片灘塗的變化,令人贊嘆不已。在這片被稱為“生態示範區”的地方,山東援藏幹部和當地幹部群眾共同種下的紅柳、榆樹等苗木長勢良好,孕育著希望。當地人說,三五年後,這裡有望變成萬畝林海,成為日喀則乃至西藏的一處大“氧吧”。
  能把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保護得更好,這是援藏幹部和當地幹部群眾的共同心愿。
  車玉明、楊步月、何雨欣  (原標題:世界屋脊上的雄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d21hdgf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